为什么砌墙要做导墙(砌体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1.1 施工要点
1.1.1 施工准备
1 现场定位测量放线
根据楼层中的控制轴线,事先测放出每一楼层的砌体和门窗洞口的位置线、控制线,将窗台和窗顶的位置标高线标识在墙柱上。待施工放线完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墙体砌筑。
1)测量工程师将每层的轴线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线,书面移交给施工班组;用水准仪投放楼层建筑1m控制线(按建筑标高);利用50m钢卷尺、5m钢卷尺、墨斗,根据控制线进行楼层水平控制线的引放(包括墙边线、门洞口、窗洞口、安装管道预留洞口等)。
2)平面控制网根据原有主体结构控制轴线引测出每道墙边洞口线,高程控制网根据移交控制标高引测至作业面,选择闭合水准测量路线。对施工单位现场完成控制轴线及标高移交,形成书面交接记录,留照片做记录,监理及业主共同参与。
3)首次墙柱二次结构定位放样中,监理、业主、总包方共同参与验收及复核,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墙柱定位及标高控制线在砌筑过程中定期抽查,对有问题的墙柱定位以及垂直度、平整度不合格的作业区要求重新定位放样,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砌筑。

定位放线
长度L、宽度B(m) | 允许偏差(mm) | 长度L、宽度B(m) | 允许偏差(mm) |
L(或B)≤30 | ±5 | 60<L(或B)≤90 | ±15 |
30<L(或B)≤60 | ±10 | 90<L(或B) | ±20 |
2 砌体排版
应根据图纸尺寸及现场实际放线成果,对现场砌体墙进行分类,针对每类不同高度及长度填充墙体绘制砌体排版图,需将构造柱、圈梁、过梁位置、门洞口、压顶、灰缝、顶缝高度等表达清楚,方案中要有代表性砌体排版图及所有墙体构造柱与圈梁布置图,施工前将砌体排版图张贴至即将施工部位。
1.1.2 现场实施阶段
1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定好砌块堆放场地。场地应平整,周边作好排水,砌块堆垛的顶部采取挡雨布等遮雨措施。搬运装卸砌块时,严禁碰撞、扔摔或翻车倾卸,垂直吊运采用带网罩或围栏的吊笼。
2 砌筑前,将楼面清扫干净,并洒水充分湿润基层面。
3 工程师充分熟悉施工图纸,明确门窗洞口位置、尺寸大小、构造柱、圈梁以及过梁设置要求等。
4 墙体砌筑前,专业工程师根据深化图纸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5 墙体砌筑之前在墙体双面均搭设双排钢管落地脚手架,具体参数详见《落地式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6 现场大面开展砌筑之间先进行样板施工,砌体样板需包含墙体砌筑排版及马牙槎尺寸,导墙支模浇筑,圈梁构造柱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加固、喇叭口留置、混凝土质量、海绵条设置、门洞口留设、顶部塞缝、斜砌质量等重点部位的展示,墙体质量要求如下:
1)墙体、门洞口等细部放线尺寸符合建筑图纸要求。
2)导墙(灰砖不少于三皮,有水方房间为素砼导墙)设置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厚度与墙体相同,与结构面部位凿毛质量。
3)墙体与混凝土柱的拉结筋位置准确,拉结于墙体内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上下砌块灰缝错开,不宜小于砌块长的三分之一且不应小于100mm。
5)灰缝厚度均匀顺直,厚度控制在4±1mm。
6)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砌成马牙槎,先退后进,尺寸为80mm±20mm,马牙槎边口粘贴密封条,开45°斜角,混凝土浇筑密实,模板顶部留设喇叭口。
样板墙体施工完成需经总包技术质量部、监理、业主验收合格后张贴标识牌。

样板间施工
1.1.3 植筋
构造柱与楼板、梁连接,圈梁与混凝土墙、柱连接,砌筑墙拉结筋与混凝土墙、柱连接,后砌隔墙与梁或板拉结,未采取结构预留的或结构预留出现偏差的采用后植筋。
植筋胶选用的锚固胶应有检验报告、胶粘剂中有害物质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等资料。在植筋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在现场做样品植筋,然后现场随机抽样,对厂家锚固胶锚固钢筋进行抗拔力测试,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植筋。
(1)植筋工序
放线定位→钻孔→清孔→100%验收→钢筋清理→注胶→植筋→固化及成品保护→验收及拉拔试验。
1)放线
开始钻孔施工前,必须要将结构面清理干净,根据排版图要求,由技术人员放线标明钢筋锚固点的钻孔位置并组织验线。
2)钻孔
钻孔时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钻孔时要尽量避开原结构钢筋与机电管线,钢筋栽埋位置钻孔如遇到原结构主筋、机电管线可适当调整位置,进行避让,但钢筋栽埋位置偏移不宜过大。钻孔过程应及时检查孔深。
钻孔直径:所植钢筋直径加上4mm~8mm(小钢筋取小值,大钢筋取大值)
钻孔直径D与所植钢筋直径d最佳匹配值如下表:
钢筋直径d | 最佳钻孔直径D | 钻孔深度(钢筋直径的10d且≥100mm) |
6mm | 10mm | 100mm |
10mm | 14mm | 100mm |
12mm | 16mm | 120mm |
3)清孔
孔洞施工完成,先用气泵将孔内粉尘吹干净,然后再用棉丝蘸水将孔洞清润以保证粘接质量。清刷完毕后,立即用木塞、塑料等将孔堵上临时封闭,以防有灰尘和异物落入。检查时用木棍插入孔洞,拔出后无灰尘杂物视为合格。
4)钢筋清理
锚固用钢筋必须做好除锈清理,除锈长度大于锚固长度50mm左右,锚固用钢筋的型号、规格要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选用。用钢丝刷将除锈清理长度范围内的钢筋表面打磨出光泽并做标记。
5)注胶及植筋
将注胶枪嘴插入孔内,缓慢将胶注入孔内,注胶量以钢筋插入后锚固胶将孔内填满,锚固胶从孔内溢出为准,并且要求灌胶一次完成。在处理好的钢筋除锈端做明显标记,然后插向孔洞,一边插一边向同一方向缓慢旋转,直至到过孔洞底部为止,此时应有锚固胶从孔洞内溢出。
6)成品保护
在常温下自然养护,对植好的钢筋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在植筋胶固化期间,钢筋被扰动,养护24小时后可正常下道工序施工。
7)检测与验收
在植筋完成后进行拉拔试验,符合规范要求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植筋流程
1.1.4 排砖
第一皮砌筑时应试摆,按墙段实量尺寸和砖块规格尺寸进行排列摆块,不足整块的可截成需要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砌筑时,应根据排版图对门窗、过梁、水平系梁、构造柱的位置及楼层和灰缝厚度等要求,进行试排。
砌块排列时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的砌块,砌体中主规格砌块应占总量的75%-80%。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宜小于砌块的1/3且不应小于100mm。
1.1.5 砌筑
1)采用专用粘结剂砌筑施工的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砌块,使用水泥砂浆砌筑混凝土实心砖,砌筑前不应对其浇(喷)水湿润。
2)专用粘结剂应随拌随用,应在2h内使用完毕,水泥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专用粘结剂应在拌成后1h内使用完毕,水泥砂浆应在2h内使用完毕。专用粘结剂/水泥砂浆进场时,供应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和出厂检验报告等。
3)已有设计的各项预留洞及专业预埋件位置按设计图纸预留,在墙体砌筑时提前预留位置。穿墙管线、嵌入墙的设备安装完毕后,洞口周边堵塞严实。
4)砌墙前应拉水平线,并从墙体转角处或定位砖块处开始砌筑,第一皮砖下应满铺砂浆。
(5)采用铺浆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高于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6)砌体灰缝应铺填粘合剂/砂浆,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的砂浆应饱满。不得出现假缝、瞎缝、透明缝。
7)需要移动已砌的砌块或被撞动的砌块时,应重新铺浆砌筑。
8)正常施工条件下,砌体的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以内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9)除设置构造柱的部位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2/3,斜槎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且应加设拉结钢筋。
10)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洁干净,喷水湿润,并应填充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11)砌筑完每一楼层后,应校核砌体的轴线和标高,当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时,轴线偏差应在基础顶面或圈梁顶面上校正。标高偏差宜通过调整上部灰缝厚度逐步校正。
12)墙顶留缝:填充墙体顶部塞缝应在下部墙体砌筑后至少等待14天。填充墙砌体砌筑前先进行排版,砌体顶部与梁板采用砂浆填塞密实。具体详下文。
1.1.6 构造柱及边框施工
1 构造柱施工要求
1)构造柱布置详见平面图,填充墙构造柱应在填充墙施工完成后施工
2)填充墙构造柱(类型编号GZ)与填充墙拉结、构造柱底部、顶部构造详图,构造柱纵筋应预留。

图1.1-3 构造柱底部、顶部构造图
3)对于外隔墙当墙高>4.0m时,外墙构造柱顶部构造如图5.3-4所示


4)砌体女儿墙构造柱(类型编号WGZ)或窗台构造柱(类型编号CGZ)与压顶圈梁的构造见图

女儿墙、窗台、压顶圈梁构造柱构造图
5)当砌体墙长度(无肢长度)大于5米或超过层高2倍时,在墙中增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4m
1.1.7 砂浆拌制
砌筑砂浆采用专用砌筑预拌砂浆,禁止使用施工现场搅拌砂浆。
预拌砂浆应随拌随用。冬期施工砂浆相关要求详见冬期施工相关要求。
1.1.8 预留洞及开槽
施工前土建、安装专业工程师必须认真核对图纸,弄清墙体内需埋设的管线位置和走向。
安装专业工程师在管线敷设前必须作好书面交底,交底要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土建专业工程师作好相应的配合工作。
各专业间必须作好成品保护工作,既要保护自己专业施工好的成品同时更要保护其他专业的成品。
1.1.9 水平系梁施工
1 当砌体墙高>4m时,在墙体半高处或门洞顶位置处设置与柱或混凝土墙连接且沿砌体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土水平系梁,见图5.3-3;

水平系梁构造图
2 当墙高>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1.1.10 门窗洞口施工
1 门、窗等洞口顶部无梁时需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板)
1)当洞口净宽Ln≤1500时,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板,见图5.3-7,过梁支撑长度a=300
2)当洞口净宽Ln>1500且≤4200时,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板,见图5.3-8,过梁支撑长度a=300
3)当洞口净宽Ln>4200且洞顶距上部梁底≤1500时,设置吊梁吊柱,见图5.3-9

洞口现浇过梁(板)构造1

洞口现浇过梁(板)构造2

洞口现浇过梁(板)构造3
2 当过梁(板)的一段或两端为柱或混凝土墙时,应预留插筋,并采用现浇
3 窗台除建筑注明外,图中无详图时均设置窗台板,窗台板两端伸入墙中各600,见图5.3-10

窗台板设置
4 砌体墙洞口边距离柱或混凝土墙≤250的小墙肢构造,见图

小墙肢构造示意图
1.1.11 填充墙拉结构造说明
1 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或剪力墙全高每500-600设置2A6拉结筋(墙厚大于240时设置3A6)拉结筋伸入墙内,沿墙全长贯通,见图5.3-12.
其中,t1=30,L1=400(预留拉结筋与贯通拉结筋的搭接长度);当拉结筋深入混凝土墙或柱中的长度超过钢筋锚固长度时,取钢筋锚固长度;预留拉结筋与贯通拉结筋相同。

拉结筋设置示意图
2 墙体交接处无柱时的拉结构造按相应图集要求施工,当无拉结构造时,如图5.3-13所示施工

墙体交界处拉结构造示意图
3 拉结筋沿墙体高度方向的间距s为
1)砌块高250mm,s=500;2)砌块高300mm,s=600mm。
当蒸压加气混凝块采用专用粘结剂或薄层砂浆砌筑时,拉结筋在灰缝中的做法见图集12G614-1第29页。

4 砌体填充墙顶部应与其上方的梁板等紧密结合,做法详见图集12G614-1第16页。当填充墙墙顶有部分在与其平行的梁下、部分在板下时,在梁底增加挑耳,见图5.3-17


梁底增加挑耳情况
- 什么实木床好一点耐用(实木床应该选择什么材质?)
-
2025-05-09 11:35:34
- 为什么砌墙要做导墙(砌体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
2025-05-08 02:00:28
- 塑料用什么胶粘牢固(AB胶可以粘金属和塑料吗?)
-
2025-05-08 01:44:06
- 为什么栽花卉要剪枝(3种花,现在不修剪,后悔一大年)
-
2025-05-07 06:19:09
- 花卉叶片为什么发黄(叶子发黄解决方法!)
-
2025-05-07 05:10:42